首页

优美之家论谈

时间:2025-05-26 07:04:12 作者:人民领袖|这件事 习近平很早就要求“从娃娃抓起” 浏览量:95379

  有故事,有温暖,有力量。

  2004年7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的评论。

  精神文化产品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孩子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在这篇评论中,习近平针砭时弊,直言不讳地指出当时“童谣低俗化、成人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乱改古诗,乱编‘脱口秀’”问题。

  他有的放矢,以陪伴“60后”“70后”“80后”长大的一系列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例,要求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他态度鲜明,清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直言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考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2021年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现场,总书记与委员们聊起了教育“唯分数论”。

  他坚定地说:“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从教育理念上正本清源,总书记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特别提醒:“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总书记还主张“要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轻德的倾向”,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当今世界,未成年人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成长的烦恼”不容忽视。

  在一次会议上,总书记特别强调:“网络上还有很多污七八糟的东西,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从娃娃抓起”这件事,也常常成为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关切。

  2019年5月,总书记到江西于都潭头村看望慰问老区人民。当他来到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家时,刚一进门就被一面“奖状墙”吸引住了。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村民孙观发一家人。

  “奖状墙”上一共有24张奖状,都是孙观发的孙子、孙女获得的荣誉。总书记停下脚步,肯定的目光落在这些奖状上,其中一张奖状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大字。

  笑容,出现在总书记脸上。

  总书记心中的好孩子,“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

  2022年3月30日,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植树点,总书记同一起植树的孩子们聊起往事。

  “还记得过年时,我父亲给我女儿包了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牙签。原来这是老人家平时收集起来的家里剩下的牙签,他对孙女说‘这些都是珍贵的木材,我帮你们存了起来’。第二年,又包了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纸巾,也是攒的没用完的纸巾。”

  “这些看起来很老土,实则很先进。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

  总书记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是总书记和孩子们交流时的高频话题。

  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他列举孩子们熟悉的《小兵张嘎》《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少年英雄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向榜样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回到母校和孩子们谈心,他循循善诱,“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总书记认为,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孩子们“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

  2012年在河北阜平同总书记坐在一方炕上的小男孩唐孝亿,今年已经17岁了。他想快快长大、学得更多。“阳光、质朴,有理想、有志气”,是老师对他的评价。

  正在读高一的社区志愿者纪施雨,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她希望尽自己所能去温暖这个社会。几年前在天津,总书记为一群志愿者真诚点赞,纪施雨就是其中一位。

  四年多前在湖南一所乡村小学,听四年级学生朱锐讲述长征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却在严寒中牺牲的故事,总书记连声夸奖“讲得好”。

  …………

  只要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蔡纯琳

  校 对丨孙洁 孟利铮 毛长志 宋春燕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阿根廷10月通胀率降至2.7%

来自哥伦比亚的小伙安德(Jorge Andrés Contreras)在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做外语编辑。2016年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之后便下定决心,要学好中文。安德精通西班牙语、法语和英语,对汉语也充满学习热情。因不熟悉中文语调,他曾经在餐厅将餐具“刀子”读成“稻子”,和服务员解释了半天。为提高汉语水平,安德经常看中文电影,甚至把餐厅菜单作为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中国汉字有一种独特的美,比如“山”、“水”、“火”这些汉字都很有图画感。通过学习汉字,他也领会到了做人的道理。汉字方方正正,他告诫自己,做人要正直诚实,遵守规则。(莫红娥) 

《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全景式讲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奉化规模栽培水蜜桃已经有800多年历史。1996年,奉化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当地水蜜桃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地发展,成了奉化农民最大的“钱袋子”。

思想铸魂 网育新人 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启动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社火表演赛已有40年历史。元宵节当日,来自该州各乡镇、街道的9支队伍轮番上阵。回族“花儿”、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哈萨克族“黑走马”与社火表演同场亮相,观赏性十足。

2024广州茶文化节“百席大茶荟”在广州开席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引领中非友好务实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24年来,中非高层互动日益密切,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中非关系完成了“新型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级跨越。中非务实合作硕果累累,贸易额从2000年的105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821亿美元,增长近26倍。中国对非投资存量从2000年不足5亿美元,增长至目前超400亿美元。多年来,中非合作新建和升级近10万公里公路、超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中非各领域交往空前活跃,旅游、文化、青年、媒体交流互鉴百花齐放,双方友好民意基础更加巩固。

乱港分子戴耀廷被判10年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印证了中国细白瓷生产中心的转移,填补了北方地区细白瓷生产的缺环,是北方地区细白瓷生产最后的高峰,对中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贡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